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世界各國趨于融合 標志逐漸成為全球通用的符號語言 也越來越趨向于理性化、標準化和符號化 更加注重信息的傳播??梢哉f 它是現代社會交流和溝通的一種重要信息手段。在標志設計的過程中 標準化、規范化的設計方法 對標志設計具有指導作用 它將符合規律的共性與富有創意的個性有機地統一起來 給受眾以和諧之美感。因此 標志在創作的活動中 符號化、標準化、規范化的行為更加明顯 并且 在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審美愉悅的同時還傳遞著大量信息。
1907 年彼得·貝倫斯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 AEG 設計的標志 是標志設計中標準化、規范化代表。整個標志采用通過比例計算 酷似螺帽和蜂窩形狀的正六邊形組合而成 摒棄繁瑣的裝飾 具有簡潔和幾何化的特征 體現了形式美感。這個標志并應用到該公司的建筑、印刷品和電器產品的上 形成一系列的系統設計 開創了企業形象系統設計(CIS)之先河 是現代企業形象系統設計的開端。
1962 年 奧托·艾舍(Otl Aicher)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 German Airline)設計企業形象系統 他以網格設計為基礎 結合烏爾姆設計學院當時正在形成的“系統化設計”方式進行設計。標志采用無裝飾字體 簡化原來鶴的圖形 以圖形襯托字體形象 突出漢莎航空的德文“Lufthansa”標志 字體與圖形配合完美 圖形成為字體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還將標志應用到工作人員的服裝、海報、飛機機身等與公司相關的地方 突出企業形象 形成了統一和完整的企業形象設計系統。整個系統設計呈現出高度標準化、系統化、理論化、理性化的視覺效果 為日后世界大多數航空公司企業形象系統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標準 將系統設計在企業當中的應用達到了高潮。
這種高度理性化的設計方法 不但為企業形象建立了統一的系統設計 還對國際通用符號、重大團體活動等也進行了統一識別的系統設計。如 1974 年 美國聯邦政府邀請托馬斯·蓋斯瑪(Thomas H. Geismar)設計系統化、標準化、國際化的公共標志 一共 34 種不同的標志符號 應用到各種公共場所 為保證這個交通識別系統得到廣泛地使用 設計者還附上了 288 頁的《標準使用規范手冊》。這套識別系統的使用 立即帶動了視覺識別設計的使用 是世界上最早大規模的識別系統設計之一。在重大國際活動中使用的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是奧運會的視覺系統設計。其中比較典型的是 1968 年墨西哥城的 19 屆奧運會、1972 年慕尼黑的第 20 屆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的第 23 屆奧運會的視覺系統設計 為自己的國家樹立了國際形象 使得系統設計廣泛地得到發展 成為理性主義平面設計標準化的重要手段。